您现在的位置:健安精选 >> 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协和医院挂号须知 >> 北京协和医院西院风湿免疫科预约挂号电话

北京协和医院西院风湿免疫科预约挂号电话

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咨询: 人 咨询电话:17600464608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建立可回溯至1959年,当时风湿病学在我国完全是一空白专业。根据中国与前苏联的协议,国家派遣了当时任高年讲师的张乃峥教授,赴莫斯科前苏联医学科学院风湿性疾病研究所进修1年。1960年归国后他参与制定了当时国家科学发展规划中的风湿病学部分,并在全国最先建立了风湿性疾病门诊,以及类风湿因子、抗透明质酸抗体、粘蛋白、六氨基已糖及纤维蛋白原的检测。由于60年代的国家经济困难及以后“文化大革命”的兴起,风湿病学未能在我国建立起来。
    1976年张乃峥教授完成7年的援助越南抗美医疗任务后,立即酝酿筹建风湿病学专业,得到当时内科主任著名医学专家张孝骞教授的赞许,终于在1979年正式建立了我国内科学系中的第一家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免疫学及风湿病学科。1983年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接受世界银行第一批医学教育贷款20万美元,并被批准为国家风湿病学训练中心。1984年起与国际风湿病学学会联盟合作开展了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流行病学调查,摸清了这些疾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特别是在张乃峥教授的主持下对干燥综合征的系列研究,否定了过去国内认为该病是少见病的观点,证明实际上是一多发病。1982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风湿病学会议,并于1985年召开第二次全国风湿病学会议时成立了中华风湿病学学会,并于1988年参加了相应的国际组织,随着北京协和医院的扩建,本学科无论病房或实验室都有了扩充。虽然我国风湿病学的建立起步迟于发达国家至少四十年,但从本学科建立后的近20余年看,我国至少在临床方面已追上了国际发展水平,有的已处于前沿,本学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人才梯队建设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培养。张乃峥教授是该科的第一任主任,同时也是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的第一和第二届主任委员。该科初建时吸收了本院在国外学习归来的董怡教授、蒋明教授、陶学廉教授参加。该科在全国最先被批准为培养风湿病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点。最先毕业的研究生如唐福林和于孟学教授成为了第二梯队力量,同时毕业的吴东海教授去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曾庆馀教授去汕头大学医学院都成了这些单位风湿病学专业的骨干力量,为风湿病学在国内的开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董怡教授是风湿免疫科的第二任主任,也是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的第三和第四届主任委员。在她任期内开办了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促进了中国风湿病学界的学术交流;成功举办了2000年亚洲太平洋区风湿病学学会联盟(APLAR)第九界大会,提高了我国在国际风湿病学界的地位。 唐福林教授是风湿免疫科的第三任主任,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在以往的基础上,把风湿病学水平向纵深推进。
    可谓之第三梯队的张奉春和曾小峰教授,经国内外的学习锻炼已成长起来,为现任正副主任。曾学军、张煊、田新平、赵岩、张文、张卓莉等在该科共同组成了后续的中坚和后备力量。此外近年来还有一批青年主治医师也加入到了该科的队伍中。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是我国最先批准的风湿病学博士生培养单位,以后又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及国家教委风湿病学重点学科单位和卫生部抗风湿药临床试验基地。该科现有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4名。至今共培养了博士生 43 名(在读13人),硕士生?35名(在读11人),医大八年制博士生25人,硕士生5人。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在成立之初即建立了风湿病学检验研究室,除进行临床常规检验外,还结合临床进行了大量免疫学方面研究。宋琴芳副研究员,甘晓丹副主任技师,史艳萍主管技师都作出了很好的贡献。
二.科室概况及现有规模
    风湿免疫科现有工作人员27人,其中正教授3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10人,助理研究员2人。主管技师和技师各1人。5人已退休但仍活跃在临床医教研的第一线。临床40岁以下的青年医师中88%具有博士学位。
    风湿免疫科现有病房两个,床位50张,其中东院32张,西院18张。设有常规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包括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这些实验室除有力地支持临床诊断治疗的需要外,还能不断研究新的项目用于临床检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以及研究风湿性疾病的相关发病机理。
三.医疗工作实力
    风湿免疫科长期以来70%以上诊治病人来自外地,多为疑难重症患者由地方转诊至北京协和医院,在一代代医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分析研究风湿病疑难重症的特点,许多疾病和疾病的特殊表现,总结出了一整套的诊断治疗方案,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在风湿免疫科已经成立了风湿免疫病诊治中心,首席专家董怡教授,中心主任唐福林教授,中心集医疗、研究、教学为一体,有力地提高风湿病学诊断和治疗的水平,造福于患者。
四.实验室常规检测项目
    风湿免疫科实验室位于北京协和医院老楼15楼2层,检测项目有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RNP抗体、抗Jo-1抗体、抗Scl-70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此外,还检测与一些疾病相关联的遗传基因人组织相容抗原如:HLA-B27、HLA-B5和HLA-DR4。另还从事冷球蛋白和关节滑液的检查,此外检验科免疫荧光室可以检测其他常用自身抗体,是目前国内对风湿性疾病免疫学检查最全面的科室。
五.重点科研项目
    风湿免疫科建立以来,一直坚持科研是学科发展龙头的方针。以科研带动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以科研培养人才,以科研充实教学的内容,强调结合疾病的实际开展科研,力争使科研变为生产力,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重大有关风湿病学基础免疫学的研究方面,该科与国家重点研究单位如与中国协和医学大学不同的基础医学学科,北京基因研究中心等进行合作。力争不断取得好成果。
主要科研工作如下:
    抗核抗体谱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大大提高了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治水平。该抗体谱包括了抗双链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RNP抗体、抗Jo-1抗体、抗Scl-70抗体、抗着丝点抗体等,曾获得卫生部及国家科委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此项工作的推广提高了全国诊断风湿性疾病的水平,并发现了中国风湿性疾病与西方国家不尽相同的一些临床特点。
    1984年起与国际风湿病学学会联盟(ILAR)合作开展了中国几种主要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明确了这些疾病在中国的患病率和疾病的特点,促进了我们对国情的了解,有助于政府今后对卫生工作的规划。此项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系列研究获卫生部及国家科委技术进步成果奖。
    寻求新的植物性抗风湿药,重点对雷公藤多甙(代号T2)的免疫药理作用及寻求单一有效成份进行了研究。此项研究尚未结束,中期曾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发病机理(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Ⅱ、B细胞增殖)和干燥综合征与EB病毒的病因联系进行了研究。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建立了APF、AKA、抗RA33/RA36抗体,抗Sa抗体和抗CCP抗体的检测方法,提高了对早期及不典型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水平,有利于尽早开始正确合理诊疗,减少致残率,改善远期预后。
    对某些风湿性疾病进行了免疫遗传学的研究,如证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与HLA-DR4相关,且是不良预后的指征之一。参照临床表现,HLA-B27的检测结合骶髂影像检查大大提高了对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含早期、轻型、不典型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水平。
    对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病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缓解改善一些重症疾病特别是常规治疗方案疗效欠佳的患者,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有良好治疗前景。
    通过开展基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试验,探索今后有效治疗方法的新途径。此项研究仍在进行中,并与国外有关单位进行了合作。
    在建科以来的28年中,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教委科研基金一项,中国医学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资助1项,国家科委基金项目2项,卫生部重点课题2项(董怡、唐福林),北京市重点学科基金及其他来源的科研项目多项。
六.获奖和著书
    风湿免疫科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文章数百篇,作为主编编写多本书籍并多次获得各种奖项。

北京协和医院西院风湿免疫科预约挂号电话相关评论
北京协和医院西院风湿免疫科预约挂号电话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